马晓军(铁血718演王旅长的扮演者是谁)

1. 马晓军,铁血718演王旅长的扮演者是谁?

李晨

滹沱儿女

2018年程力栋执导电视剧

2018 / 中国大陆 / 近代革命 / 45分钟 / 于震、李洋

《滹沱儿女》又名《铁血718》《人民子弟兵》,[6]是浙江永乐影视出品的战争剧,由程力栋执导,李立卓、程雪莉编剧,于震、李洋、石兆琪、王力可、叶璇、巫迪文、郝平、郑晓宁、郭凯敏、石凉、李眸、石川、孟彦森、马晓军、尹利、苗皓钧等主演。

该剧根据程雪莉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由团》改编,讲述了刘正云在战火的锤炼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从一个热血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该剧于2018年2月4日在东方电影频道首播,后于2022年7月1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档播出。

马晓军(铁血718演王旅长的扮演者是谁)

2. 叙事功底到底是指什么?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

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一、电影叙事学自产生到发展

1、亚里斯多德

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亚里其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模拟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模拟是虚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叙事学才有了发展,福克纳在研究小说时,已经提出要研究小说的叙事人称问题,也就是叙事学上的视角问题,而视角问题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范畴。

无论亚里斯多德也好,福克纳也好,他们关于叙述的理论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经验性的,也是片断性的,而真正系统性地对叙述进行定义和全景研究,是在现代叙事学出现之后。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2、什克洛夫斯基

一般认为,1914年问世的什克洛夫斯基的论文《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第一个文献。什克洛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文学的语言性,他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反复利用后会退化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意义,所以为表达意义,必须反复用修饰语来加强。

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认为诗歌要有生命必须改变诗歌的语言形式,他们对文学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反对把文学放在社会科学里进行验证。

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应取工艺学的态度。

3、普洛普

普洛普(Vladimir Propp)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是形式主义在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胜利,普洛普的叙事研究在形式上指出了意义产生的过程,他象化学家分析化学元素一样把故事当成叙事元素的组合。

普洛普的整个研究,就是试图抽出民间故事中的共性。他认为在俄国民间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不变的,他把他称为“功能”。他认为角色的功能可细分为三十一种,这些功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的。

而这些功能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形成了“角色”,他认为角色共有七个:反面角色、协助者、救援者、公主和她的父亲、送信人、英雄、假英雄。而角色和功能是故事的二个基本元素。

普洛普的叙事研究已经形成现代叙事学的基本框架。

当他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译介给西方时,对西方现代叙事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用角色和功能研究民间故事的方法也被电影学者搬到电影分析中。比如彼得·沃伦(Peter Wollen)对希区柯克《西北偏北》的分析,就完全照搬普洛普的理论来对好莱坞情节电影进行分析。

4、列·维—斯特劳斯

俄国形式主义可以说是现代叙事学的源头,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影响使现代叙事学的研究在西方崛起。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在(Levi-Strauss)1958年出版的《结构人类学》一书中,运用结构主义的原则分析古希腊神话,分析社会结构。与普洛普的元素分析法一样,斯特劳斯也把“神话素”作为神话的最基本单位。

此后,西方学者纷纷发表专著和论文,表述自已对叙事方面的见解,随即现代文学叙事学做为一门学科,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这里应该提到的有下面这些学者和著作。托多洛夫的《〈十日谈〉的语法》,他首先从叙事语法角度来研究叙事作品,并第一次提出了“叙事学”这个概念。格雷玛斯的《叙事语法》,他提出了“动素模型”这个理论术语。布雷蒙的著作是《叙事逻辑》。

5、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在《叙事结构分析导论》(1966年)中认为,当时西方的叙事学研究只能针对古典或是民间作品,一旦面对现代主义的作品时,结构主义叙事学就变得无能为力了。

➤ 巴特认为叙事作品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功能,是最基本单位,人们把故事中的相关面视为功能。

第二是行为,也可以称作情节层次,研究的是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分类及他们的动作。

第三是叙事,现代作品中,叙事者和作者是不同的,作者之死是读者诞生的代价。

6、热拉尔·热奈特

运用结构主义观点建构现代文学叙事学的最杰出者,对叙事学研究最全面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应属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Gerard Genette)。

他在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陆续发表了《辞格》(一、二、三集),在这些论文里,热奈特以诗学家的身份着手研究话语的各种可能性,如叙述技巧、诗歌结构、文本空间、叙事与话语等。

而他在《辞格三集》中的《叙事话语》,更是以普罗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研究范本,对叙事学的各个范畴进行详尽周到的分析。

➤ 热奈特把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分为叙事的时间、语式和语态三个方面。

叙事时间,热奈特认为,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事件的自然顺序,把它们以叙述者的喜好重新排列起来。同时叙述者也可以改变叙述的速度和频率。

热奈特把叙述者对时间的控制分为三个研究范畴,顺序、时距和频率。在这三个范畴下,热奈特细致的分析时间的倒叙、预叙、概要、省略、场景等,指出叙事事实上是叙述者与时间的一种游戏。

语式,热奈特研究的是叙述者与叙述信息的距离和角度问题。

他把叙事中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做了分类,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聚焦理论。在这里,热奈特详细的研究了视角的多种可能性。

语态,热奈特论述了产生叙事话语的主体,叙述行为。

他用大量《追忆逝年华》的例证阐释了叙述与故事、叙述者与故事、叙述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并涉及了叙述者与接受者的相互作用问题。

热奈特对《追忆逝水年华》详尽分析,事实上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一次分析实践。

随着现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电影理论也受到影响,60年代电影理论开始向现代电影理论过渡。当时出现的电影符号学是电影理论的一次革命。

6、麦茨

在电影符号学的发展中,电影叙事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渐成气候。许多学者用叙事学的方法来研究电影,当时的许多电影符号学家也是电影叙事学家,麦茨(Christian Metz)就是一个代表。

麦茨认为电影的主体是叙事的艺术,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叙事形式和

那么电影符号学就应该注意到对叙事时空的研究,麦茨的“八组合段理论”事实上是一种可用于实践的电影叙事分析方法。

麦茨把镜头分为八种组合段,在这八种组合段里,麦茨详细地分析了镜头在叙事上的种种可能。他的组合段理论可以算是电影叙事结构研究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理论家认为这个组合段理论有呆板形式主义之嫌,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7、若斯特

法国电影叙事学家若斯特(Francois Jost)认为,叙事是以事件的转变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从一个事件转变为另一个事件,意味着时间性,而且在电影中,这个时间性特别重要。像《婴儿的早餐》这样的电影还不算叙事,而仅仅是一个比照相的瞬间稍长的一个过程。

▲ 《婴儿的早餐》

他认为,用一个镜头拍成的即无任何时间省略的影片更接近于照相,而在他的理论里,照相是不存在叙事的。这和巴特的观点恰好是背道而驰的,巴特认为任何信息的传递过程里都包含有叙事,照相当然是一种叙事了。

关于叙事,除了上面的界定外,若斯特又补充说,为了产生叙事,不仅需要记录过程,尤其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修饰时间,例如删略时间,采取倒叙手法,重新安排时程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存在叙事,有一些电影形式,它们完全不是叙事而是演说。

若斯特认为,在电影中暗含着一个叙述者,他是一个组织者,这个掌握一切的组织者负责引导影片中的人物说话,这些真正说话的人是言明的叙述者。叙述者不是演说的人,而是采取视角的人。

在若斯特那里,视角问题包括三个层次,所知角度、视角角度和听觉角度。

这是若斯特根据电影的声画特性,把热奈特的视角一分为三。在许多电影研究者那里,在理论上是把听觉问题看作是视觉问题一部分的。在这里,若斯特提出了他自己的概念:目视化。

若斯特认为,第一个镜头都表明摄影机的一个位置,所以对他来说,镜头本身就是一个视点。

因此他把目视化又分为二种:内部目视化(摄影机使人联想到某个人物的眼睛)和零级目视化(摄影机像是置于人物之外)。

而在内部目视化里,又有二种情况,如果接受者不靠上下文就能一下子看出画面上没有的一个人物,这叫初始内部目视化,如果通过剪辑、衔接或者语言等上下文的关系来表现主观性,这叫次级目视化。

若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新的电影,新的符号学──论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影片》(1979年,与多米尼克·夏托合著),《影片和小说比较中的眼睛──摄影机》(1987年)。

8、大卫·波德威尔

美国的电影叙事学家的主要人物是大卫·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他在1985年出版的《故事片中的叙述》.

对电影叙事学的所有概念都做了相当全面的论述,如视点的活动,叙事的原则,叙事和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历史模式。

波德威尔的叙事研究主要立足于好莱坞的情节电影。他的理论是一种比较实用主义的理论,也是一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方法。在对电影叙事学源流及研究现状较为全面地介绍以后,对电影叙事学的研究领域和概念具体解释就可以开始了。

电影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是叙述者把信息传播给接受者的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叙述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必定要对本文进行改造,叙事就在这个过程诞生。

因此,研究叙事,最先要研究的是叙述者。

二、叙述者

问题

叙述者是谁?他跟普通意义上的作者有什么不同?叙述者与叙事的关系?叙述者在叙事中是如何伪装自己的?

叙述者是控制一切的人,但是,“他”显然不是具有身体和灵魂的作者,而是一个抽象的存在。

叙述者似乎在躲在叙事本文之后(之中),以某种视角来叙述故事。虽然,他在某些时候看起来像是影片的作者,比如,在用画外音叙事的影片里,总给人这种幻觉,用画外音正在说话的人好像就是故事的叙述者,其实不是。

同样,叙述者有时候好像是附在影片中的某一位人物之上,用那一位人物的视点来看待影片中的世界。

比如说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影片,总是给人叙述者就是那个说话的“我”,但其实他也不是。

叙述者应该在这个第一人称的“我”的背后,控制着我。叙述者是叙事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他没有物质上的对应物,只是一种抽象,一旦影片产生出来,他就远离作者,自己独立存在。

跟叙述者对称的一个概念是接受者。同样的它跟叙述者一样,也是虚构之物,是观众在本文中的化身。接受者和叙述者一样,一旦影片拍成了,他们就存在了,而且他们只存在于影片的叙事层面上。

➤ 围绕着影片的叙述与接受,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故事层面:

影片中总是存在着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叙述故事的问题。比如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是马晓军在讲给米兰讲段子,这个时候,显然马晓军是讲述者,而米兰是受话者。

▲ 《阳光灿烂的日子》

叙事层面:

在影片本文中,叙事总是由一位虚拟的叙述者向一位同样是虚拟的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不等同于马晓军和米兰的叙述者和接受者,他们在影片中没有物质存在,他们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物质层面:

影片的作者和观众。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作者的代表导演姜文和你我这样的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

叙事学要研究的事实上就是在叙事层面上,叙述者与故事,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的所有问题。

三、叙事时间

在热奈特的叙事学研究那里,叙事时间是最受重视也是被分析的最透彻的一个叙事学概念。关于叙事时间问题的分析事实上涉及到叙事学的许多问题,比如叙事的结构,叙事的习惯等等。

因此热奈特才会提出,叙事事实上是叙述者与时间进行游戏。也就是说,叙述者如何重新安排时间是叙事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斯特说过,只有时间得到重新的安排,叙事才存在,象照相那样没有对时间进行安排的艺术样式根本称不上是叙事。

所以说时间的重新安排,使之成为影片中的叙事时间,是叙事存在的基础。

物质的时间是单向流动和不可逆的。现实中的时间,是物质上的人没有办法对它进行控制的,它也是无法改造的。但是在影片里,叙述者可以对本文中的时间进行改造。

叙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一种时间兑换成另一种时间,叙述者有办法把现实中单向的不可逆时间变为叙事中多维的和可逆的。

叙述者总是在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里选择他所感兴趣的时间,然后挂在影片的时间的“挂衣线”上。

对叙事时间的研究事实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对时间的选择,时间顺序的安排和对时间的变形。

1、时间选择

现实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和影片故事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迫使叙述者要对时间做出安排。

叙述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无限的故事时间全部叙述出来,那么选择就成了叙述者处理时间上的第一个问题。

叙述者对影片里叙事时间的选择有二个方面:历时的选择和共时的选择。时间事实上总是跟影片里人物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黄土地》中的八路军顾青出现在延安时,叙述者选择的是他回延安看到腰鼓戏的场面,追究顾青的时间,从历时性考虑,有他回延安的整个过程,看腰鼓戏之后的时间等。但是叙述者只让我们感受到顾青看到腰鼓戏这一特定时间。而从共时性考虑,顾青看腰鼓的时候,共时发生的还有翠巧出嫁,翠巧婆家的准备,新郎的表现等等,而在影片里,叙述者只表现了翠巧出嫁,其他共时动作是被省略的。

▲ 《黄土地》

这些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共时事件,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也必须把具有共时性的事件安排成历时性的事件。如何对共时性事件进行历时性的叙述,是时间顺序研究的问题。

2、时间顺序的安排

因为故事时间是多维的,但是叙事只能是一维的,因此如何把多维的、纠缠在一起的、共时性的事件以前后有序的方法叙述出来,这就是时序要研究的问题。

➤ 对于时序的处理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

影片中最常见的时序安排。事件在叙事中的前后顺序与事件在故事中的顺序相同。

顺叙是情节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它严格的遵循时间的自然流动,以故事时间的本来的前后顺序来展现事件。

有些顺叙性电影为了强调其顺叙性,甚至用字幕的方式来突出时间的前后有序。在早期中国电影《大路》中,叙述者就是按主人公金哥的个人时间线为叙事的时间线,在影片中打上“始”、“三年”、“十年”、“二十年”等字样。这种类似编年体史书的结构方法使时间的流逝感突现出来。

时间倒错

在讲述到时间倒错时,我认为主要有二种的倒错,倒叙和闪回。

倒叙是指作述者在叙述故事的结果或者关键情节之后,再来叙述故事的原因或始末的一种叙事时间安排方法,倒叙的那一部分一般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且持续的时间性有可能较长。

而闪回相对于倒叙,在时间的延续方面更加短暂,且情节的上下之间的因果并系也可能不那么具有逻辑性,而是强调上下之间的内心情绪关系或风格上的类同。

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在宋薇的面部特写之中,突然的融入一个匹自左向右奔驰的白马。

▲ 《天云山传奇》

热奈特在研究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时指出,在这部小说中,叙述者凭着自己的爱好在时间中旅行,甚至有意识的引起接受者的时间混乱,现代小说在这里诞生了。

热奈特认为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在现代小说那里,回避衔接。在古典小说那里,叙述者为了接受者易于接受,总是想方设法的把叙事清晰明了化。但是清晰明了不是现代小说的目的,也不是现代电影的目的,象闪回这种明显回避上下之间的时间或逻辑上关系的叙事手段就被现代电影叙述者所乐于采用。

在法国新浪潮这种打乱故事中固有时间顺序,进行时间游戏的电影不少。

如罗布-格里耶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完全是叙述者的时间梦话,时间在影片里就像儿童手里的橡皮泥,随意地被变形或删除。

倒错主要有这些的叙事目的:戏剧性的表现过去事件或补充故事的背景材料;为满足故事人物情绪的需要,而插入重要场景或画面;形式上的风格需要。

插叙短语

倒叙或闪回的段落跟中心事件还是有时间或逻辑上的关系的,但是插叙短语所叙述的事件与中心事件的时间或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插叙在叙述者那里更关键的是拓展影片的意义,所插入的镜头虽然是依附于中心事件的,但插叙短语的进入,显然不是为了故事的情节推进的,而是在于超乎情节意义的,所以这种插叙也被人称为意指性插叙短语。

在中国电影中,常见的插叙短语有插曲和仪式。

如果研究一下1987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可能会发现,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一首至几首的插曲存在。如《大路》、《一江春水向东流》、《柳堡的故事》等。

▲ 《柳堡的故事》

研究这些短语在叙事中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在插曲本身,情节推动停滞了,而叙述者转入对影片意识形态的拓展上。

从叙事的功能角度研究,插曲的这种功能和第五代中国电影中的“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一下《黄土地》中的“腰鼓戏”,我们会发现,叙述者在这里花浓重笔墨来叙述这段腰鼓戏,同样也不是为情节推进目的,腰鼓成了叙述者宣泄的一种手段,这种宣泄是对革命的一种表扬。

3、时间的变形

热奈特使用的术语是时距。热奈特指出,时距探讨的是事件或故事实际延续时间和叙述它们的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他把速度的可能性划分成四种,停顿、场景、概要和省略。

➤在分析电影叙事时,叙事的速度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时间的膨胀,时间的省略和时间的复原。

时间的膨胀:指的是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的情况。

叙述者出于特殊的美学目的,在叙述中故意的延长时间,使叙事时间远远超过故事所需的时间,这个时候,时间被膨胀了。

叙述者在影片里经常是以镜头速度的变化以及镜头角度的变化来进行膨胀的,电影中的高速摄影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比如在吴宇森的英雄片里,周润发所饰演的英雄的出场经常是这样的,现在他把这种膨胀手法用到好莱坞,并取得成功,如《变脸》。

▲ 《变脸》

时间的省略:指的是叙事时间少于故事时间的情况。

由于故事时间的无限可能性,而叙事时间的有限性,叙述者的省略是不可避免的。

“切”是电影中最常见的省略手法,用切的方法来进行时间上的跳跃,成为现在电影的常识性手段。

五十年代以前电影中,常见的省略或者时间过渡的手法还有“化”、“淡入”、“淡出”等手段。这些都是叙述者进行时间省略的手法。而在进行在段时间省略时,叙述者有时采用的手法是时间字幕。

像我们上面所提及的影片《大路》就是用字幕的方式来进行大段时间过渡的。这种似是来自无声片时代的叙述手法在现代电影里还经常的被利用,如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同样的运用这种叙事手法来进行时间的过渡的。

▲ 《活着》

还有一种时间省略的方法是叙述者通过对事件最有表现力的瞬间进行表现,从而让接受者对整个事件有完整的了解,这很像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做法。

时间的复原:指叙事中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一一对应。

电影作为媒介,由于它与现实的最大贴近性,接受者在接受影片过程中,有时会觉得故事在影片上是自在发生的,叙述者像是不存在的。时间遵从着它自身的流动,没有人在影响它,也没有人在控制它。

所以巴赞才会说,电影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

所以他强调,纳努克人在冰窟边等待海豹出现的镜头是同样的重要和有意义的。基于上面的理由,巴赞才提出保证时空统一性的景深镜头才是有意义的。

时间复原在中国电影中经常是以长镜头的说法出现,长镜头的定义从某种方面也是指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这种镜头运用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意识到时间在这里是被尊重的,没有叙述者对时间的进行变形处理,但是其实这也是一种假象,只不过叙述者的影子躲在背后而已。

叙述者还在那里操纵着时间,时间严格的被遵从在电影中是不可能的。在候孝贤的影片中,又有一些镜头,关注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性,而是时是本身。时间成为这些镜头的唯一表现对象。

如《悲情城市》中的门洞镜头。同样的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及安哲鲁普的《雾中风景》等影片中都有这样的镜头,我们把这种直面时间的镜头称为时间长镜头。

▲ 《悲情城市》

对这种不同民族导演的类似的时间长镜头的研究也许会让我们更加明白,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比其他艺术更广泛的世界共通性。

在对叙述时间进行分析表明,对叙述者来说,时间是最可变的因素。叙述者对故事时间的处理总是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四、叙事空间

叙事学对于时间的研究浩如烟海,相比之下,对于空间的研究就少的可怜,尽管对于电影的空间来说,假定性更大。电影是用二维平面来反映三维现实的。电影中的“三维”需要接受者的参预,因为在这里,三维空间只存在于接受者的想象之中。

与叙述者可以对影片中的时间进行处理一样,叙述者对空间的处理也具有同样的随意性。非常明显的是,叙述者在影片中重新构成了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空间成了故事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空间却成为了具有意指性的元素,人物活动的空间和人物心理的空间成为一种对称的关系。在《黄土地》中,同样可以发现空间跟人物内心和影片意义的某种对称关系。

所以关于空间的研究一样也是涉及影片意义的研究。

关于电影空间的研究事实上涉及了物体和人物的运动,画面的构图,色彩与光线,景深等,对这一切的处理有的人把它总称为场面调度。

叙述者要对画面出现的内容进行意义上的控制。巴赞在谈及场面调度时,强烈支持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里的镜头,认为用景深镜头,既表现画面的前景,同时也不忽略画面的后景,这才是对现实的尊重。

▲ 《公民凯恩》

所以他要求叙述者尽可能地保持现实中的多义性和暧昧性,让接受者在接受的过程中,自己对故事做出选择。但是我们知道,在好莱坞的情节电影那里,是反其道而行的。

观众在电影院里是被捆绑在影院的椅子上,肉身和精神都失去了自由。所以叙述者给予接受者的画面是带有强迫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一性的。接受者只有也唯有去接受。

因此好莱坞情节电影在镜头的选择上,经常是用单一意义的特写镜头或近景镜头来替代可能有暧昧性的景深镜头,除非这种景深镜头是为了进行明显的对比,或是情节对有关联的二个因素并存在同一画面的要求。现代电影的空间更具有非现实性,也更具有创造性。

五、叙事角度

指叙述者对故事叙述的切入点。通过叙事角度,原来栖身本文的叙述者被揪出来,原形毕露。叙事角度问题也被称为视点问题。

在最初的电影(例如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中,电影的看还没有摆脱照相的影响,可以说不存在着一种有意识的视点。

▲ 《火车进站》

到了梅里爱的戏剧电影时代,视点虽然有了安排,但也是被囿于乐队指挥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早期电影中,叙述者的视点是被等同于摄影机的视点的。

当好莱坞发展起传统的情节电影时,摄影机已经开始被解放出来了,“谁在看”这个命题故意被忽略了,叙述者把故事强加给接受者,摄影机的视点似乎不存在了,但是叙述者的视点却是无所不在的,叙述者是埋伏在影片本文之中的。

在电影中,叙事角度的问题远比小说复杂,因为电影里存在着摄影机。摄影机直接代表着目光或视点的存在。摄影机的视点有时等同于叙述者的视点,有时又跟叙述者的视点迥异。

➤关于视点的含义,认为法国的理论学家雅克·奥蒙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奥蒙认为,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1.视点首先是指注视的发源点或发源方位;因而也指与被注视的物体相关的摄影机的位置。

2.与此相关,视点是指从某一特定位置捕捉到的影像本身。

3.叙事性电影中的画框总是或多或少地再现某一方——或是作者一方或是人物一方——的注视。

4.所组成的整体最终受某种思想态度(理智、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态度)的支配,它表达了叙事者对事件的判断。

在热奈特把视点称为“聚焦”,若斯特把视点称为“目视化”。我们把视点分为两大类:全知视点和限制性视点。

1、全知视点

全知视点是指叙述者无所不在,他叙述出影片中任何一个人物所知或所未知的一切,他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

叙述者有绝对的自由,在叙事的时空中自由地行走。

用全知视点叙事,能让接受者知道故事的一切,但是接受者在接受这一切的同时,又有这样的疑问,当时人物并不在场,他怎么会知道这一切?一定是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控制这一切,一旦接受者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叙述者就无法遁形了。

所以,全知视点是一种简便的叙事角度,但也是一种最会让接受者起疑心的角度。为了不让接受者起疑,叙述者必须采取另外一种叙述角度,限制性视点。

2、限制性视点

限制性视点指的是叙述者在故事中只知道部分内容,有时候叙述者所知的等同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叙述者象鬼魂附体一样的附在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上。

➤限制性视点主要有第一人称视点,第三人称视点和客观视点。

第一人称视点:

在小说中常用“我”的形式出现,在电影中,画外音经常是第一人称视点的外在形式。当画面出现一个人物时,叙述者用画外音说“我”。叙述者这时想把声音上的“我”和画面上的“我”等同起来。

但是叙述者的这个愿望并不一定能达到,因为电影和小说媒介形式的不同,银幕上出现的“我”其实永远是作为他者出现的。这个时候接受者面临的情况是,声音上是第一人称的“我”,但是形象上则是银幕上的“他”。

所以用画外音强调的第一人称事实上并没有让接受者认同“我”的叙述,反而可能产生间离效果。

第三人称视点:

叙述者是用他者的口吻叙述故事的,视点是附在影片中的某个人物之上的。接受者只知道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人物心中所想的和人物没有经历过的事,在影片中不被叙述。

像《罗生门》这样的电影,故事是由几个第三人称视点叙述的。樵夫、女人、强盗都成了叙述的出发点,视点的出发者随着影片的发展而变化。

▲ 《罗生门》

这种在影片中一直变化视点出发者的做法也许是跟现实最近的一种叙述方式了,因为世界事实上是由一个“我”和无数他者构成的。

客观视点:

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也没有把视点附在影片中的某个人物身上。视点等同于摄影机的视点,似乎没有叙述者的存在,影片中的事物是真实世界的一种反映。

但是这其实是一种奢望,因为其实就是在足球传播里头,一样存在着叙述者。客观只是人类的一种幻想。或许应该说,在电影里只有一种视点存在,那就是全知视点。

所有限制性视点都只叙述者的一种愿望,出现限制性视点,事实上是叙述者对全知视点的一种伪装。目的是为了回避接受者的疑问:我不在场,我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当叙述者转向限制性视点时,叙述者事实上是想躲在故事中的人物或摄影机的背后,想把自己埋伏起来。所以研究影片中的视点,其实是在研究影片中视点的伪装,叙述者是如何把全知的视点伪装成各种限制性视点。

除了在整部影片中存在着叙述者的视点之外,就镜头而言,还存在着以故事中人物目光为联系点的视点镜头。视点镜头它表现了主体的观看过程和观看到的景象,可以是一个静止镜头,一个具有时间流程的运动镜头,一组剪接在一起具有视线联系的镜头。

视线上的联系可以是明显的表演动作如眼神等,也可以用上下镜头之间的关系来推算。并非所有的视点镜头都表现观看和观看到的景象二方面内容,事实上有时候只有一个方面,但是仍有人物的视点控制存在,我们仍称之为视点镜头。有时在影片中,镜头只表现了人物看的动作,而人物的目光在故事里没有承接者.

如经常被提及的新浪潮影片《四百下》结尾的安托万的看的特写。这个时候画面中没有安托万的目光承接者,安托万的目光似乎是直对着银幕前的观众的。

▲ 《四百下》

这种看镜头,它破坏了好莱坞电影的所谓视觉禁忌,那就是不让接受者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目光直指故事的接受者。观众被选为视线的接受者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了,叙述者也就暴露了,所以看镜头总是有其明显的意识形态目的的。

六、叙事习惯与风格

1、含义

索绪尔在对语言学进行研究时提出,首先要分清语言系统和言语的区别。他认为,语言系统是语言中具有共性的东西,而言语则是充满个性和不可理喻内容的东西。语言系统是言语交流中约定俗成的东西。

叙事学作为交流研究的一种,要研究和能研究的也是叙事中的共性,这种共性的东西我们称为叙事习惯。

在对一部电影或者是一个民族的电影进行叙事习惯研究同时,也可以挖掘出叙事习惯后面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力量。

叙事习惯是沟通叙述者和接受者的桥梁。

故事中充斥的是对叙事习惯的重新描述。比如说,在影片中,叙述者描述了第一个镜头,那么所有的接受者都会有对下一个镜头的期待,这个期待来自叙事习惯。

那么当叙述者叙述下一个镜头时,他会按照叙述者的叙事习惯给出下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必定是符合接受者的期待的。所有影片中存在的正反打镜头都来自叙述和接受的习惯。

叙事习惯不仅存在于正反打镜头里,凡是涉及影片交流的东西,如叙事结构、情节和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都存在着叙事习惯。而且叙事习惯也是在逐步地形成和不断地变化的。

2、形成及发展

电影首次出现:

我们知道,电影在巴黎首次出现时,所有看电影的人都在躲避着银幕上迎面开来的列车的。但是现在的观众,就是迎面飞来一个反坦克导弹,他们也是无动于衷地坐在他的位置上的。他们对此已经“习惯了”。

新浪潮电影时期:

很多的电影手段都存在着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如“闪回”,在新浪潮电影那里,这是一个全新的叙事手段,镜头不断的进入人物的内心,被当时的观众视为一次叙事革命。但是到了现在,即使是在最常规的好莱坞电影中,我们也会看到这种当时是最时髦的叙事手段。

▲ 《暖》

先锋电影时期:

先锋电影的存在,在很多的情况都是由于它们的创作者对于传统的叙事习惯的鄙视。例如在戈达尔那里,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或者说对所有叙事电影的叙事习惯的反叛,成为他的电影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他,也要在最起码的限度上遵循叙事习惯,没有一丝一毫叙事习惯的电影不但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当然,影片的个人风格就是来自于对叙事习惯的鄙视,当叙述者在影片里表现出试图冲破叙事习惯的努力时,影片的风格也就有可能形成了。但让人感到可悲的是,习惯的力量总会战胜一切,无论多么先锋的叙事手段,最终都会变成叙事习惯。

所以,与其说戈达尔是破坏叙事习惯,毋宁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叙事习惯。因为,所有的个性都有可能变成共性。

结 语

叙述的媒介并不局限在语言,也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幻灯、哑剧等,叙述可以说包括一切。他认为人类只要有信息交流,就有叙述的存在。所以可以说关于叙事的研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电影学作为一种学科,在理论及研究方法上一直受着文学理论,特别是小说理论的影响。电影叙事学自产生到发展,为电影学者研究这些优秀影片的时间、叙事、类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创新的可能。

3. 王海涛复婚了吗?

剧情最终是海涛提出复婚的请求,还是和原配妻子李莹在一起,下面是大结局的剧情梗概,望您参考 第28集 海兵在档案馆门口守了一宿,总算等到了进去的机会,急忙开始寻找起来。

海涛恢复了一些意识,他敲击着病床让郭主任递来了写字板,他在写字板上吃力的写着什么,窗外的金阿姨和李莹翘首企盼着,当板子转过来的一刻,她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泪水,无声地痛哭了起来。海兵找到了那个妹妹被送与的人家的真实姓名,原来那个被送与的人家就是博士的父母。博士带着金阿姨等人来到自己家里,金阿姨看到了博士爸爸的遗像更加确定了这一点。博士与金阿姨这个亲妈相认了。刘猴子和马晓军两家人也都回心转意,全力去挽救海涛。在得到了博士的骨髓后,海涛终于重获了健康,博士向海涛说出了要和自己的前夫复婚的事情,海涛全力支持。这时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海涛的公司也出现了转机,此时又传来了海燕和李好成了一对的喜讯,海涛和万老黑也冰释前嫌了。在博士和她前夫的婚礼上,众人兴高采烈的照着全家福,海涛也对李莹有了新的想法。海涛拉着李莹到了一片枫叶林中,自己说出了复婚的请求,山城的秋色伴着这对多灾多难的恋人最终守候到了幸福的时刻。

4. 纸房子插曲?

插曲叫纸房子,纸房子是2013年马军执导的一部电影,主演是官鑫、贲蓝琪、徐维良、王生有、孙浩、佟磊、郭沁含、马晓军。讲述的是长不大的北京男孩房洪钧,被朋友们唤作“房子”,房洪钧和妻子刘亚梅仅有的那个遮风挡雨的回迁房——他们生活、情感纠葛的地方;房洪钧的命运转折也是因为房子,因此这是一个关于“房子”和房子的故事。

5. 广西玉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提起广西玉林,大概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著名的狗肉节了。实际上,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玉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素来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孕育了无数历史名人,我们取近代的几个历史名人作为代表。

黄绍竑

一提及民国大名鼎鼎的新桂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但实际上,新桂系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三巨头,除了知名度最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另外一个巨头就是出身广西玉林的黄绍竑。而且,黄绍竑在桂系三巨头中排名第二,还要要高于“小诸葛”白崇禧。

黄绍竑,字季宽,1895年生于广西玉林容县一个望族家庭,1916年,毕业于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黄绍竑回到广西陆荣廷部担任排长。因英勇善战,黄绍竑屡立战功,并升任马晓军部第一统领,当时马晓军部的第二统领,就是白崇禧。

1924年,趁广西军阀混战之际,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讨贼军联合,组成了定桂讨贼联军,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定桂讨贼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先后击败了广西军阀沈鸿英、陆荣廷,击退了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龙云,一统广西,三个年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成为了新桂系的首领。

广西接受广州国民政府改编后,李宗仁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而黄绍竑则担任党代表。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后,黄绍竑留守广西,对广西进行了大力的建设。他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建立全省交通网络,整顿税收,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广西成为民国模范省之一。

1930年,在与蒋介石争夺天下失败后,黄绍竑离开了新桂系,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任职,先后担任了湖北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职。不过,黄绍竑离开新桂系,并非背叛,恰恰相反,他为新桂系融入了国民党,为新桂系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黄绍竑留在了大陆,并先后担任了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66年去世。

夏国璋

夏国璋,字超然,1896年生于广西容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后,夏国璋回到广西,一直在新桂系任职,成为老乡黄绍竑的麾下。1932年,夏国璋再次进入陆军大学学习。并在桂军中先后担任司令部科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担任174师师副师长兼522旅旅长的夏国璋,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参加的军队人数已超过百万,也是开战以来最惨烈的会战。

参加淞沪会战的首批桂军为21集团军。夏国璋担任21集团军48军174师副师长,10月中旬,21集团军刚到达淞沪战场,包括夏国璋在内的桂军就马不停蹄的加入了惨烈的淞沪会战。

夏国璋奉命率部坚守桃源滨至谈家头沿线的阵地。战争初期,正是日军士气最高,战斗力最强大,装备最先进的时候,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之下,日军如潮水一般,连续几天向174师的阵地发动攻击,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夏国璋率部与日寇反复厮杀,始终坚守阵地。11月中旬,为防止日寇截断中国军队撤退的后路,夏国璋奉命率部阻挡进攻吴兴城的日寇,夏国璋率一个旅与日寇血战三昼夜,坚守征地不失。11月21日,夏国璋在前线阵地观测敌情时,被日机轰炸,壮烈牺牲。

6. 生活真的会让一个人最初的模样改变吗?

生活就像一面自带滤镜的镜子,镜子外面是真实的你,就像拥有初心的你,镜子里面是被滤镜“美化”了的你,就像被生活改变了忘记了初心的你。

我想最初的模样并不仅仅只是指样貌,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模样都会变化,而初心却不一定。

在书店看过一本书《骆驼祥子》,我很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上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一遍,但是当时年纪小,读不懂其中深义,现在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事情,再次看《骆驼祥子》的时候,似乎更加深刻了,为什么会提到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跟我要回答的问题息息相关。

书中主要讲述了祥子最开始从一个奋进善良的洋车夫,慢慢变成一个自甘堕落向现实低头妥协,最后浑浑噩噩的过一生的故事,刚刚入社会的他,很善良很单纯,也很有理想和抱负,他的希望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为了这个希望他不断努力,但是现实很残酷,一点一点地摧毁了他,让他最后陷入绝望的深渊,直到最后再也没有力气挣扎了,终于向现实妥协,改变了他的初衷,性格也从此大变,变成了大家再也不认识的祥子了。

这就是生活,生活真的让祥子改变了最初的模样,因为生活有时候真的太残忍了,逼着我们去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最开始都是怀揣着梦想和远方,有着自己的初衷,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初衷易得,始终难守,很多人都守不住初心,到最后虽然没有变成祥子那样堕落,但是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敢。

但是就像书店里门窗上贴的那行字: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要心怀希望和梦想,就像三毛说的: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最后,希望朋友们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就算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也要依然对生活保持热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7. 白崇禧有什么杰出的军功或者表现吗?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是新桂系军阀二号人物,1893年3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府临桂县南乡(今会仙镇)山尾村一个回族家庭,他和后来成为桂系一号人物、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是同乡。白崇禧满腹经纶,胸藏韬略,足智多谋,人送绰号“小诸葛”。身为国民党内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纵横捭阖了30余年的风云人物,白称得上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他从一个小小的见习少尉一路扶摇直上至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在旧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他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一幕幕金戈铁马、有声有色且毁誉参半的人生悲喜剧。

白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和保定军校第3期步科,学成后回广西任第1师(旧桂系陆荣廷部)少尉见习官。1919年初,白崇禧奉命率部在左江流域剿匪,他不顾营长白晓军的反对,将被招安的惯匪全部枪决,使为害剧烈的左右江匪患渐渐平息。因剿匪有功,白又随团奉命去百色禁烟。在剿匪与禁烟的行动中,白崇禧的军事才华与胆识魄力初步展现。

1921年,第2次粤桂战争后,白崇禧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1923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人归附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 。1925年1月,由李、白、黄等青年军人组成的“定桂讨贼军”经一系列东征西讨、浴血苦战,终于将陆荣廷、沈鸿英等旧桂系军阀消灭殆尽,并将陆、沈二人逐出广西,在此期间,特别是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几场规模较大的恶战中,白崇禧运筹帷幄、指挥出色,“小诸葛”的美称从此不胫而走,愈发响亮。6月,白崇禧亲自率军追至湖南,将沈鸿英残部一举全歼。

之后,以李、白、黄为代表的新桂系取代了旧桂系,占有了整个广西。滇军唐继尧趁孙中山去世,大举挥兵借道(侵入)广西去广东,企图占领两广,推翻主张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将岭南半壁江山据为己有。“第一次滇桂战争”爆发。在这场长达半年的残酷战争中,白崇禧极力拉拢云南军阀范石生的“定滇军”作同盟;经过一系列血战,“小诸葛”妙计迭出,桂军以弱胜强,大败滇军,唐继尧残部经百色逃回云南。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与“新桂系”谈判,两广统一得以实现。两广统一后,北伐开始。白崇禧被蒋介石任命为参谋部次长。他亲赴长沙,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他保定军校的同窗、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归附革命政府,唐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北伐战争打响后,白崇禧代行总司令部参谋长要职,随总部行动。他亲自指挥过著名的汀泗桥血战、南昌攻坚战,孙传芳部署在江西的19余万大军绝大多数被北伐军歼灭,在江西战场上,白崇禧谋勇兼具,指挥得当,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白崇禧率部占领杭州,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大上海。

“四·一二” 政变后,蒋、桂两军在上海建立了政权,与汪精卫的武汉政权分庭抗礼乃至公开分裂。这次事件史称“宁汉分流”。

1927年8月,蒋介石在内讧倾轧下被迫暂时下野。孙传芳趁南京内部不稳之际,搜集了6万余部发起反扑。很快,孙军占领了浦口。李、白为摆脱不利局面,呼吁武汉方面停止东征,共击孙传芳,8月25日,武汉方面宣布迁往南京,宁、汉正式合流。

之后,著名的龙潭战役打响。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卫立煌、刘峙在龙潭以3路大军包围了孙部,双方血战6天6夜,孙传芳的6万大军全军覆没。白崇禧对龙潭战役颇为得意,他曾说:“龙潭之役在北伐中是最重要的一仗......是北伐大业成败之极大关键 ”。

桂系把持南京后,为了打通和老巢广西的联系,就出兵攻打占据两湖的唐生智。1927年10月,白崇禧亲任征湘军总指挥,以维护“统一” 为由,杀进湖北,十余天后攻克武汉,唐生智通电下野。白崇禧趁机收编了唐生智麾下的李品仙、廖磊、叶琪三个军。

第二年,蒋、冯、阎、桂取得了暂时妥协后,发动了针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二次北伐”。白崇禧任第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配合1、2、3集团军作战。到6月份,4路大军云集华北,张作霖被迫逃回关外。白崇禧受命率3路大军围剿盘踞于冀东的张宗昌部。9月23日,北伐军全歼张宗昌的鲁军,“二次北伐”胜利结束。

桂系在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中战斗力最强,他们屡次与蒋介石争权夺利,矛盾很深,桂系先后7次起兵倒蒋,并曽2次迫使蒋黯然下野。在历次倒蒋事件中,白崇禧是主要策划者与当仁不让的急先锋,他唱的是绝对主角。由于实力差距过大,加上蒋氏极为擅长金钱收买、分化瓦解之术,李、白数度倒蒋均以失败告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路过湘南、桂北,白崇禧亲自坐镇桂林,派桂系最精锐的7军到全州、兴安一带布防。湘江血战,桂军、湘军、蒋嫡系部队联手进攻红军,致其数万人伤亡、失踪,损失惨重。史载,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8万余人,强渡湘江进入越城岭山脉后仅余4万左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枪炮齐鸣,日军突袭宛平城,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8月,白崇禧将军奉蒋介石电令飞抵南京,共商抗战大计。随后,他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是何应钦。在凇沪会战中,白参与了会战的组织指挥事项。桂系最勇悍善战的“钢七军”在凇沪会战中牺牲惨烈,几乎被日军打残,战力好久都恢复不过来。

1938年3月,白崇禧组织参谋团移驻徐州,协助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白崇禧主动联系周恩来,让张云逸指挥江北新四军部队配合桂系韦云淞的31军展开游击战,以牵制日军。台儿庄大战爆发后北动而南不动,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台儿庄大捷后,武汉、成都、桂林等地都举行过数万人的大游行,有民众抬着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画像为先导。

同年7月间,白崇禧代理李宗仁的第5战区司令长官之职,并指挥了8年抗战中绝无仅有的大战役——武汉会战。白崇禧统率长江以北的23个军,在大别山区阻击日寇。武汉会战持续了4个月之久,中国军队动用了129个师共110万兵力参战,日军也调集了19个师团约40万兵力,在这次空前惨烈的大战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也取得了打死打伤日军20万人的辉煌战绩,此后,日军的战略进攻态势大大减弱。

武汉会战期间,白崇禧将军运筹帷幄,竭尽全力,表现出一位中国军人为国尽忠的品质和精神。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新设桂林、天水两大行营,分别指挥南北两大战区,白崇禧任桂林行营主任。任职期间,他组织和指挥了南昌会战、桂南会战(含昆仑关战役)、3次长沙会战。在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虽然伤亡巨大,但也歼敌无数,取得了不少胜利。白崇禧不愧叫“小诸葛”,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他针对敌我不同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破敌战术对策,为取得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5月,白当选为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48年6月,白崇禧被蒋委任为“华中剿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白想“奋战求和”,他仍然迷信其手中最后那点本钱。他自恃手握3、40万百战精锐,雄踞华中,且还有西南、西北半壁江山,他还坚信美国会发动第3次世界大战,于是顽固坚持“共军可以政治过江,但军事不可过江”。

渡江战役开始后,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南京,白崇禧试图阻挡,无奈大势已去,只得离开武汉,逃往长沙、衡阳一带。

1949年10月初,衡宝战役打响,桂系主力7军、48军被四野分割包围,并遭重创,有30000余官兵阵亡,白崇禧只得率30万败军仓惶退回广西境内,他把逃回广西的5个兵团中的主力摆放在湘桂以及粤桂一线,以阻击紧追不舍的解放军,如果还是守不住,不惜血本也要保住雷州半岛的出海通道,以便从海上把主力撤到海南岛,联合逃到海南的粤军,“军事占领海南岛,经济争取美国援助”。部署完毕,白飞抵海口。

11月底到12月初,桂军张淦的第3兵团,刘嘉树的第17兵团,徐启明的10兵团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相继覆灭。黄杰的1兵团(中央军,湘军),鲁道源(滇军)的第11兵团在中越边境以及梧州容县地区被歼灭。12日,广西全境解放, 叱咤民国20余年的桂系彻底灰飞烟灭。

远在海口的白崇禧听到自己的子弟兵已全军覆没的噩耗,不禁滴下了几滴浑浊的老泪,他仰望星空,长叹不已,心潮起伏,惆怅万分......昔日威风八面的“小诸葛”此刻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了,自己赖以仗恃的资本如今已经全部赔光了,等于政治生命已宣告终结。英雄气短,马瘦毛长,白崇禧此番表现,倒也是人之常情。白崇禧在蒋氏的一再邀请下,于49年12月30日飞到台北,他一到台湾,等于入了蒋介石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再也挣脱不出来了。晚年的白崇禧受制于蒋,生活凄苦,没有自由,最后还误了卿卿性命。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31)
非主流伤感日志(能讲个笑话给我吗)
上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金悦(平安盛世金悦靠谱吗)
下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相关推荐

  • 吕后的妹妹(刘邦的儿子都什么结果)

    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个最完美的政治家,草根出身,靠自己自己一帮沛县的老兄弟夺取天下。而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其也有一个千古罕见的老婆吕雉,和武则天并称吕武。也因此刘邦死后,吕后掌权,而为了巩固其地位,对刘邦的八个儿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迫...

    2023年11月12日
  • 刘珂矣(刘珂矣的歌有什么特点)

    刘珂矣的歌曲有《一袖云》《半壶纱》等,中国风歌曲,最近发行《一袖云》也很好听,个人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的。...

    2023年11月15日
  • 说明文 作文(八年级作文说明文手机500字)

    今天,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手机,早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手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我们相互联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023年11月20日
  • 红树林(红树林的种植与成熟时间)

    红树在春天和秋天要开两次花,结的果实都特别多,像一根根小棍棒一样倒挂在树枝上。当果实成熟后,先不脱离母树,而是在果实中萌发,一刻不停地吸取母树的营养,一直到种子已经变成大约33厘米长的小红树,而且长出嫩绿的枝芽,才离开母树,一头扎到泥土中,只...

    2023年11月22日
  • vit(vitrox是哪个品牌)

    vitrox是国际一线品牌,富有中欧式结合的优良方式。设计精美,且简约时尚,经验较为丰富,该公司的成立时间较长,成品的效果不错。主打中高端档次产品。产品的种类繁多质量挺不错的,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和信赖。性价比高.价格合理,做工精细产品质量相...

    2023年11月24日
  • 灿鹿(鹿晗和迪丽热巴跑男组cp)

    还是继续支持我的勋鹿吧支持勋鹿cp并不是觉得两个男人在一起好,而是喜欢他们的兄弟情,他们互相扶持从默默无闻的小男团到现在的人气明星,顶级天团...

    2023年11月24日
  • 太后(吕不韦和太后什么关系)

    赵姬原是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府上的侍女。吕不韦这辈子做的最大投资就是扶持异人,不止送之千金积累人脉,让异人从质子成为大秦继承人,还把府上美女赵姬送给异人为妻。有野史说赵姬去异人那里已经怀孕,也就是说秦始皇的爹是吕不韦。这个说法不是很可靠,但吕赵有...

    2023年11月24日
  • 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内容(2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是什么)

    2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是"弘扬中华文化,共建语言家园"。这一主题旨在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促进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普通话演讲比赛、普通话培训班等,鼓励人们学习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提高语言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11月28日
  • 我爱我家全集名字(父亲和子女建的群叫什么名字好呢)

    秦沛原名叫姜昌年,姜大卫原名叫姜伟年,两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和著名导演尔冬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2023年11月28日
  • 玖福(电动三轮车多少钱)

    一般来说,电动三轮车价格市场价大概在3500-4500元之间,具体要看车子的型号,比如配备什么样的电池、电机、控制器、减震、刹车、轮胎等。价格死贵的,要么就是广告打得太多了,要么就是经销商忽悠你。电动三轮车都是农村用的,老百姓代步、载货用的,...

    2023年12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