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木(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形成了哪两大集团)

1. 马哈木,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形成了哪两大集团?

明朝建立之后,蒙古人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跟明朝的战争一直没停过。蒙古政权的名称也一换再换,从元变成北元(后人称之),后来又从北元变成鞑靼。元朝时期,蒙古人习惯了中原生活,退居大漠后多次意图复国,跟明朝的战争持续了百年。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五次北伐,北元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打败,逃到了土剌河落脚,却被也速迭儿杀死,自己称汗。汗位一直传承,到了明建文帝时期,鬼力赤篡位称汗,并且该国号为鞑靼。鬼力赤(不是黄金家族)向大明称臣,建立朝贡关系。此后,鞑靼和明朝进入了和平期。

后来,鞑靼太保阿鲁台(属于黄金家族)对鬼力赤极为不满,杀死了鬼力赤,一心想恢复蒙古帝国的荣耀。阿鲁台拥护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但是,本雅失里已经无力控制蒙古全境。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蒙古分化为三部分势力,蒙古本部(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

鞑靼属于蒙古的正统,占据蒙古高原,由黄金家族控制;瓦剌(西蒙古)占据蒙古西部,由马哈木控制;兀良哈三卫占据辽东,向明朝纳贡,受明朝指挥(兀良哈这一支曾经被朱元璋招降,由宁王朱权统领)。

这三部分势力存在矛盾。鞑靼以正统自居,与瓦剌和兀良哈三卫存在矛盾,并且跟消灭元的明朝有深仇大恨。瓦剌起初受黄金家族控制,后来逐渐发展壮大,企图控制整个蒙古。

明朝政府利用瓦剌这一点,赐其封号,对其提供援助对抗鞑靼。于是,瓦剌首领马哈木和明朝结盟,共同对抗鞑靼,但瓦剌和明朝也随时会反目成仇。兀良哈三卫跟明朝的关系比较友好,听从明朝的指挥。但,兀良哈三卫也是蒙古人,跟鞑靼、瓦剌有切不掉了联系。

马哈木(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形成了哪两大集团)

2. 大明风华打败马哈木是哪集?

大明风华打败马哈木是31集

3. 马哈木与朱瞻基谁赢了?

朱瞻基

朱棣、朱高炽相继去世,汉王联合赵王起兵夺位,却被朱瞻基抓住弱点动摇其军心,最终未动用一兵一卒,不战而胜。几经动荡,朱瞻基深深体会到长久的和平与发展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他重用于谦打算在边关开启互市。然而马哈木野心勃勃,不久后带兵攻打大明,为了边关的安定,朱瞻基亲自带兵迎战,不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因此促成了互市保住了边关的太平。

4. 历史上的朱棣是怎样一个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最厉害的一个子孙,文武双全,知人善任,一生雄才大略,因为不堪忍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被迫起兵靖难夺位,胜利后改元永乐,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守疆的汉人皇帝,一生五度亲征蒙古,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亲征异族的汉族皇帝,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及新式火器席卷万里,作战必身先士卒,将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剿灭在成吉思汗发源地额尔古纳河畔,并使其黄金家族遗族远遁,从此不曾再称雄草原。

朱棣命令近臣解缙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先后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

明代国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简单对比,康熙所谓四库全书,编撰中“大兴文字狱,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朱棣还下令疏浚会通河,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中国南北交通从此无碍。

在西南,朱棣下令“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

在西北,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

派郑和六下西洋,所历三十余国,远至非洲,扬国威于海外,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包括中亚的帖木儿帝国,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中道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

征安南,安南内属,设交趾布政使司,使得大明王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朱棣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很注意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了军粮和边饷的供给,还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继续削潘,不过他的3手段比朱允炆高明多了,他还沿袭了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加强控制豪强地主,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作为皇帝上面的事情干一件足可名垂青史,朱棣全都干成了,在短短二十二年之内,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些。

遥想北征蒙古一役,朱棣挥长刀一马当先,身侧是两千亲骑近卫,再后是三千拥短铳大炮的神机营,更后面是50万精锐汉家子弟,乘风踏电般杀入瓦剌大汗马哈木的最后数万精骑中,百年屈辱一扫而尽,还有比这更让中华民族振奋并铭记永世的场景吗?

5. 明初多次远征蒙古一度控制漠南主要地区?

明朝在立国之初,为了永远地根除边境地区的威胁,曾经大规模对北方的蒙古用兵,朱元璋时期的蓝玉北伐,以及明成祖朱棣继位后的五次北征蒙古,其战略出发点都是为了将蒙古彻底消灭。除了军事打击之外,明太祖朱元璋还将自己年长的几个儿子分封到边境地区,以防备蒙古军队的南下。

同时期的蒙古,正在经历着自成吉思汗以来作为重大的打击。中原地区的元帝国丧失了自己的统治,蒙古大汗退回长城以北地区,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统一的蒙古各部落在此时纷纷独立,脱离黄金家族的管控。可以说,明初时期的蒙古,真的是气息奄奄,稍稍能给予持续的打击,蒙古必然会威胁大减。然而,由于明朝自身的一些问题,使得蒙古在后来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内,始终是明朝的头号大敌。

明朝最大的问题,在于军制。

明朝实行的卫所制和军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加速了军队的退化。明朝的卫所制和军户制,实际上是模仿唐朝的府兵制,即实行农兵合一。但唐朝的府兵制,一来军人属于一种役,军人本身实际上相对自由,一年中并不需要一直接受军事长官的控制;再者,年龄到达一定岁数的人便不再服役,保障了军队的人员更新。

然而明朝的卫所制和军户制,却将“军户”这个身份和士兵终生联系,甚至军户的世世代代子孙,都只能是军户,并且军户必须完全接受卫所尉官的管辖。这样一来,军户本身的积极性便大大降低,再加上卫所对军户的人身限制严重,尉官的欺压,军户逐渐沦为军事农奴,并且出现大量的人员逃亡现象。

明朝在建文帝时期,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军队已经出现退化,这很直观地体现在南军和北军交手的结果上。朱棣依靠招募的蒙古骑兵和长期与蒙古交战的北军,击败了建文帝,夺取了皇位。

在军队过早退化的情况下,明朝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远征蒙古的成功率。

朱棣的征伐无度,是明朝丧失对蒙古控制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朱棣当年五次北征蒙古,看似威风八面,实则效果有限。朱棣每次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但蒙古利用自己分散作战的优势,不与明朝直接决战,而用游击战直接拖垮明军。通过明史的记载,可以发现,朱棣的前两次北征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尤其是第二次与瓦剌马哈木的作战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哈木直接选择了和朱棣决战。但后来蒙古汲取了教训,不再硬碰硬,所以后三次,朱棣说得好听是“震慑蒙古,使之不敢与明军短兵相接”,但实际上,就是蒙古故意消耗朱棣而已。

在第五次远征时,户部尚书劝朱棣不要发兵,因为当时的国库已经无法支持如此频繁的大规模作战,但朱棣没有听。其结果,是第五次北征后,明朝的军力大为疲敝,已经无力维持在长城以北的卫所,于是乎,朱棣只能放弃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朱棣还放弃了北部的屏障大宁卫,使得北京城直接成为“国门”,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在经历了朱棣对国力的消耗后,朱瞻基实行全面收缩的战略。

朱瞻基继位时,明朝因为朱棣时期的下西洋,征蒙古等大行动,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朱瞻基因势而为,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其具体表现在军事上的收缩,以及重点向经济方面的转移。

军事方面,朱瞻基放弃了安南,东北等广大地区,以减少军事开支,节约国库钱粮;经济方面,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以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对蒙古的军事打击,自然就中断了。

因此,明朝没有能羁縻蒙古的原因,概括来说,就是:明朝自身的军制决定了,既然想消灭蒙古,只能趁着军队没有退化,速战速决。而明朝本身又没有速战速决的能力,于是将战争拖得旷日持久,给了蒙古喘息之机,最终造成了土木堡之变,明朝中衰。

6. 蒙古帝国最终又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早在元朝灭亡之前。

其实蒙古帝国的分裂几乎是必然。

蒙古人的特别决定了,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很大的帝国。

严格意义上说,蒙古人不算是封建社会,只是类似于封建社会的奴隶制游牧社会。

这种模式决定了蒙古人是以部落为单位,一切都以部落为主。

若干部落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部落,较大的部落再联盟,这就是蒙古高原的割据势力了,也就是: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八大部落。

而在成吉思汗出现之前,蒙古人是四分五裂的。

因为蒙古高原就那么大,资源是很有限的。

这8大部落想要壮大自己,必须攻打别人,抢夺资源,也就是其他部落的牲口、女人和奴隶。

所以,在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不足为患。

实际上,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真正嚣张的时代,主要也是有唯一领袖的时代。

而比如乌桓、鲜卑、女真等民族在很多时期军力强大,但却对付不了中原王朝,主要还是内部不团结,互相攻打,自我消耗。

成吉思汗还没死,其实蒙古内部就有分裂的趋势。

成吉思汗怀疑大儿子术赤不听从命令,曾差点出兵攻打。而成吉思汗死前,还错误的将蒙古帝国分为5大块,分给五个儿子,也就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和元朝。

成吉思汗死后,开始窝阔台还能够维持蒙古帝国的统一局面。

各军头已经不太听从窝阔台的命令。

到了蒙哥死后,蒙古人不服忽必烈成为大汗,去拥护阿里不哥。

但忽必烈打败占据蒙古老家蒙古高原的阿里不哥,还将他毒死。

其他蒙古军阀大怒,4大汗国中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直接宣布脱离蒙古帝国。

伊尔汗国虽然宣布支持忽必烈,但几十年后也实际上独立。

由此,忽必烈时代蒙古帝国已经瓦解。

而除了元朝意外的四大汗国,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蒙古人太少。

实际上,数量极少的蒙古人只是统治阶层,而绝大部分人民包括朝廷官员,都不是蒙古人。

这些所谓的汗国中,充斥着无数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波斯人等等五花八门的民族。

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习惯。

而蒙古人出于现实考虑,往往会改变自己的佛教信仰,转而信仰诸如伊斯兰教之类,以拉拢和民众的关系。

有的则将大量本地民族的精英拉入管理阶层,成为朝廷的主要官员。

久而久之,权力就逐步从蒙古人手中,转移到他们手里。

另外,蒙古人天性好斗,蒙古汗国之间,比如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都曾发生过激烈战争。

逐步的,四大汗国就被当地民族同化,族群逐步消失了。

或者就是汗国逐步分裂成一个个小汗国,最终被强敌一个个消灭,就比如金帐汗国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汗国。

元朝也是一样!

元朝被大明击溃,蒙古人逃到北方大漠,在关内的逐步被汉人同化消失。

然而在北方大漠的蒙古人又自相残杀。

蓝玉率师十五万重创北元。北元由此一蹶不振,实力虚弱。蒙古人是讲究实力的,弱肉强食。

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北元政权,从此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

随后蒙古部落之间互相厮杀,蒙古瓦剌首领鬼力赤杀死北元傀儡大汉坤帖木儿。

由此,北元帝国灭亡。

7. 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朱棣收拾朵颜三卫,主要是为了保证当时明朝北方的边境安全。因为朵颜三卫当时只能算是明朝的附庸,而且因为种种原因,在明朝和北方游牧政权之间,摇摆不定,所以朱棣才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

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朵颜三卫的历史开始说起。

古代的时候,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农耕文明下,人们大多是要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地在哪儿人就在哪儿,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游牧文明则是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水草丰茂,就去哪里生活。

所以,在游牧文明的体系下,草原上往往聚集着一个又一个的部落。有些部落,干脆就是一个民族。有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壮大,让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臣服,就成了北方游牧政权。历史的匈奴、突厥、契丹等政权,都是如此。

后来到了南宋后期的时候,随着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蒙古人成了北方的霸主。蒙古帝国是一个政权,这个政权下面,是由一个个的部落组成的。朵颜三卫的先祖,就是当时蒙古政权下面的三个部落。后来,这三个部落逐渐有了自己固定的生活区域,大概就是今天北京长城的北方,以及辽东地区西侧的这一带。

再之后,蒙古帝国变成了元朝,元朝又逐渐衰落。直到明军北伐,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历史上的正统王朝地位,就此终结。不过,元朝虽然亡了,但这三个部落,依然还生活在这个区域,依然听命于北元朝廷。

但是接下来,明朝组织了数次北伐,北元朝廷越打越弱,自然再也无力庇护这些曾经的部众。到了洪武二十一年,一场大战之后,明朝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附近,重创了北元政权。经此一战后,北元政权彻底分崩离析,再也无力统辖北方草原的诸多部落了。

北方的那些部落也不傻,虽然曾经效忠黄金家族,但他们也是要活命的。尤其是离明朝最近的这些部落,更是时刻担心明朝会打过来,将他们彻底消灭。所以没办法,既然北元朝廷已经烟消云散,那我们就投降明朝呗。

于是,在洪武二十二年,这三个部落也都投降了明朝。明廷根据其部落不同,将其划分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这里的卫是指卫所的意思,是明朝的特殊军事制度。因为在蒙古那边,朵颜部落也被称之为兀良哈部落,所以也称之为兀良哈三卫。最开始的时候,三卫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最次。但是后来,朵颜卫发展迅速,后来居上,所以明朝后来就习惯于将这三卫称之为朵颜三卫。

因为特殊的历史,导致朵颜三卫和明朝的关系十分复杂。

你要说他是明朝的自家人吧,他确实不是,人家是游牧文明。但要说他是附属政权或者附属国,好像也不对,朵颜三卫要远比属国和明朝的关系更近。反正大概就是明朝招降了这三个部落,让这三个部落继续生活在原有的地盘上。同时因为他们的地盘离北京实在太近,所以又对其严加管束。

最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让自己的十七子宁王朱权坐镇大宁府,管束这三个部落。按照当时的军制,宁王还能以这三个部落的人组成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因为是有战力彪悍的游牧民族组成,可以说当时明朝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老朱的意思,也是由自己的儿子统辖这支军队,然后在边境上站岗。

但是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老朱去世之后,朱家就开始内讧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名号发动了叛乱,想要去抢远在南京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说实话,朱棣刚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局面其实是相当的难,甚至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因为按照之前老朱同志留下的军事政策,朱棣最多只能辖制北京周围的军队,最多也就三四万人;而朱允炆却掌握了全国的军队,轻易就能凑出百万大军。如此大的差距,朱棣怎么看都是必败无疑了。

不过,朱棣到底还是有真本事的,在起兵之后,朱棣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朵颜三卫。

朱棣之前常年驻守北京,很清楚朵颜三卫的战斗力。朱棣明白,只有掌握了朵颜三卫,得到朵颜三卫组成的精锐,自己才能有一丝胜算。但问题是,当时朵颜三卫掌握在宁王朱权手里,不归朱棣管辖。

那没办法,只能硬抢了。

所以朱棣起兵之后,迅速让人去接触朵颜三卫的头领,用种种手段得到了他们的效忠。然后朱棣一个人跑到朱权那边,和这个老实人哭穷,说自己起兵是迫不得已。朱权也没防备,以为朱棣真的是有苦衷,所以就真的相信了朱棣。后来朱棣把这个老实人朱权骗出城外,让自己埋伏在城外的精锐一下子绑了朱权,然后又允诺平分天下。所以最终,在朱棣的半唬半骗的操作下,朱权也就只能上了这条船,和朱棣一起造反了。

这个过程,如果要细说起来的话,会很长很长。反正大概就是经过一番操作以后,朱棣得到了朵颜三卫的实际控制权。

朵颜三卫组成的军队,其实只有三千人左右的规模。但正是这三千多的精锐,替朱棣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北方游牧民族,能打是出了名的。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朵颜三卫,朱棣是一定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四年之后,朱棣打进南京,在南京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登基以后,对朵颜三卫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帮他造反的大功臣。所以朱棣将三卫所在的地盘,彻底交给三卫自身管辖,又送了他们很多种子、耕牛、农具、金银珠宝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朱棣其实还算是很够意思的。非但没有卸磨杀驴,反倒是一起分享了胜利的果实。

当然,朱棣这样做,也不是完全出于感谢。因为这三卫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关键了,朱棣很想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对抗北方游牧政权的桥头堡。如此一来,就算将来北方再有战事,明朝也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但问题是,人心是从来不会满足的。

在得到大量的物资赏赐,以及对这个地区的管理权以后,朵颜三卫开始想要寻求更多的东西。比如脱离明朝的控制。

所以接下来,朵颜三卫开始明面上对明朝俯首称臣,暗地里则开始和蒙古诸部走得越来越近。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人家以前就是一家的。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地区性势力来说,做一个摇摆不定的骑墙派,有时候未必是什么好事。

对于朵颜三卫的野心,朱棣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懒得理会罢了。准确来说,朱棣本来也没把朵颜三卫当成自家人,一开始朱棣就想让朵颜三卫做一个屏障。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你朵颜三卫可以骑墙,但要是跑到墙那头去了,你看我打不打你?

公元1422年,北方的瓦剌又不老实了。自捕鱼儿海一战后,北方草原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这三个部分。这其中的兀良哈地区,也就是朵颜三卫,早已成了明朝的附庸。但鞑靼和瓦剌因为距离较远的关系,对明朝还是不太服气,偶尔会来骚扰一下。这一年,鞑靼的首领阿鲁台,觉得自己最近还不错,可以和明朝比划一下了,所以就进逼到明朝边境。

此时的朱棣,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还是老当益壮,自然忍不了。没啥可说的,直接带军队砍服他就是了。

最终,阿鲁台大败,明军大胜。

不过,朱棣班师回朝的时候,终于觉得有点不对劲了。照理来说,朵颜三卫就在北边啊?他们如果不和阿鲁台串通的话,阿鲁台怎么可能威胁到明朝边境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朱棣断定,朵颜三卫一定和阿鲁台部有所勾结。

朱棣做出这个判断,当然也不是全凭猜测,而是确实有证据。因为在明朝和阿鲁台交手的时候,就发现阿鲁台那边,有朵颜三卫的人出现。

小样,允许你骑墙已经不错了,你还敢翻到墙那头去?!

没啥说的,揍他!

朱棣当即下令,明军向朵颜三卫发起进攻。在明军的进攻下,朵颜三卫根本不是对手,只能认输求饶。朱棣到底不是那种嗜杀成性的人,见朵颜三卫求饶之后,也就没有再为难他们,只是让他们好自为之。

可惜朵颜三卫实在是不长记性,对于骑墙这项活动,似乎尤为热衷。后来朱棣去世以后,朵颜三卫又恢复了许多。加上当时朱棣已经去世,明朝的势力范围开始逐渐退后到长城以南。朵颜三卫觉得自己又行了,又开始偶尔骚扰明朝边境。到了1428年的时候,明宣宗朱瞻基又带着人将其一顿暴打,朵颜三卫这才又老实了许多。

再之后,随着鞑靼的崛起,朵颜三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明朝这边讨厌他,不可能帮助他,鞑靼又开始逐渐蚕食他。所以到了十五世纪末,朵颜三卫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了。

由此可见,朱棣收拾朵颜三卫,真的不是什么恩将仇报,只是为了巩固北方边境,自卫反击而已。如果朵颜三卫能够老老实实做明朝的附庸,不做什么骑墙派,后来鞑靼对付他的时候,明朝说不定还能棒棒他。

历史证明,骑墙派最后往往都没什么好下场。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47)
影月(影月为什么不会变身)
上一篇 2023年11月15日
金悦(平安盛世金悦靠谱吗)
下一篇 2023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 海音寺潮五郎(如果三国时代的群雄穿越到日本战国)

    个人表示,一方水土对应匹配的战略,单纯的把三国豪杰单独放过去,我想,也不太可能轻松完成日本的大一统。...

    2023年11月07日
  • 屈原的千古名句(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开创了文学史上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作的《离骚》,是我国最长的一部抒情长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也被称为“骚体”。...

    2023年11月08日
  • 室内装饰设计师(室内装修设计如何申请专利)

    1、确定发明创造的内容是否属于可以申请专利的内容;对此咨询,建议多咨询几家后对比确定正确的结论。因为当前很多的资讯接待员是的工资都是提成制的,为了业务量,有时对咨询会有不恰当的回复。...

    2023年11月13日
  • 户口迁移申请书(西安户口迁回农村的条件和流程)

    回答:1、入户申请表一式二份(老家派出所给你空白表格)2、本人申请(向迁入的派出所申请)3、户主的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你爸妈的户口本、身份证)4、本人的户籍证明(你现在的公司辖派出所出具)5、进村的还需要村里接受证明(回城的有些派出所要求社...

    2023年11月22日
  • 楚翘(软件谷楚翘城小区户型如何)

    全球每四年还是六年我忘了有一个世界青少年技能大赛参赛每人一生只能一次且年龄不能超过22岁我们国家每年送去比赛的基本上每个人都耗资数百万历届拿奖回来的不妨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二十多岁就是技校的老师奖金更是让瞠目结舌比赛项目就是数控车床喷漆等等...

    2023年11月22日
  • 瓷都免费取名算命(陕西的古镇有哪些)

    谢谢邀请!题主问陕西有哪些值得游玩的古镇,当然离不开武功县武功镇了,武功镇有历史遗产碾盘街和传承下来的千年古会。...

    2023年11月25日
  • 文字笑话(笑话段子爆笑简短文字)

    十四个人挤在一辆货车里。后面一个乘客说:你超载了,被抓到会扣很多分!司机转过头,淡定地冷笑道:扣分,你得有驾照!突然,车厢里充满了无数气喘吁吁的声音,另一名乘客问:你敢无证驾驶吗?...

    2023年12月01日
  • 海景卫浴(你手机里有海边的民宿的美照吗)

    海南的海水边很美,三亚就不用说了,现在分享几张我们所去的海边美景:光村银滩、龙栖湾、高隆湾、月亮湾、山钦湾、石梅湾……...

    2023年12月02日
  • 新年手抄报. 简单 漂亮2022(春节手抄报)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别样风景:月圆如诗,月缺如画,月升如舞,月隐如歌,月明如镜,月晦如烟,月移如风,月静如水。中秋佳节,月色撩人,祝你好情绪!圆圆的月亮,圆圆的饼,中秋佳节等着你!美丽的星空,美丽的景,愉快情绪陪伴你!完美的祝福,完美的心,完美...

    2023年12月02日
  • 正版书(云边有个小卖部正版书辨别)

    云边有个小卖部正版书的辨别:首先看印刷的情况,如果毛边较多,纸张粗糙就可能是盗印的,当然书号和封面如果很明细是盗版,也就是不用说了。...

    2023年12月0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