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振(历史上名声极好的皇后都有谁)

1. 独孤振,历史上名声极好的皇后都有谁?

阴丽华皇后。。。。。。。

独孤伽罗皇后。。。。。。

长孙皇后。。。。。。。。

马大脚皇后。。。。。。。

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模范皇后”…………

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后有数百人之多,能被立为皇后者,即使不是美丽动人,品德高尚,也必定能力出众,深受皇帝宠爱或尊敬。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贤后……

①东汉光烈阴皇后

关于她最印象深刻的当是那句“娶妻当娶阴丽华”。

阴皇后(公元5年-公元64年),名丽华,南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二任皇后,汉明帝刘庄的生母。

阴丽华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其家族是曾经辅佐了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的春秋名相管仲的后裔,她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登基为帝前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留下名言:“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娶妻子就娶阴丽华!”,可见刘秀对阴丽华的迷恋程度。

公元25年,刘秀即位,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由于刘秀和郭皇后多次发生矛盾,刘秀废郭皇后,封阴丽华为皇后,且对阴丽华是万分的宠爱和信任。

而且阴丽华性格恭谦节俭,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当之无愧的一代贤后。

公元64年正月二十日,阴皇后崩逝,享年六十岁。同年二月初八,与光武帝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②隋文献独孤皇后

关于这位皇后大家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独孤皇后没有这么厉害,但是也有人认为隋朝得意建立还是靠独孤皇后出了不少力。

独孤皇后(公元544年-公元602年),名伽罗,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独孤信嫡女,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嫡长子杨坚,先后为杨坚生下五子五女,长子房陵王杨勇,次子隋炀帝杨广,三子秦王杨俊,四子蜀王杨秀,五子汉王杨谅,长女乐平公主,次女襄国公主,三女广平公主,四女早夭,五女兰陵公主,隋朝开国后,被封为皇后。

独孤皇后是南北朝、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她积极参与和协助隋文帝完成帝业,助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陈朝,一统中国,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动荡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对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有重要影响。独孤皇后虽然参与朝政,经常陪同隋文帝上朝议论国事,但她一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典范。

而且独孤皇后本身也是一位鲜明个性的女子,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隋文帝杨坚对其可谓言听计从、感情至深,独孤皇后于公元602年逝世,葬于太陵,谥号“文献皇后”。

③唐文德长孙皇后

关于这位皇后的传说就更多了…………常常在电视剧里听其名而见不到其人,更是为这位皇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 ,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长孙皇后13岁時嫁李世民,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即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

长孙皇后虽然贵为一国之母,但生活勤俭朴素,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原则,从不铺张浪费,而且,她还带动儿女,妃嫔都这样做,使整个后宫都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她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唐太宗为政的失误,对唐太宗治国产生重要影响。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于36岁在立正殿崩逝,谥号“文德皇后”。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当之无愧的古代帝后的典范。

④明孝慈马皇后

马皇后的传说就更多了,人称“马大脚皇后”。丈夫朱元璋靠白手起家夺得帝位,身为朱元璋妻子的马皇后自然功不可没……

马皇后(1332年一1382年),本名马秀英,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先后为朱元璋生下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登基,国号“明”,年号“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

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马皇后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都对她敬仰和佩服。

1382年(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看过这4位贤后,大概也知道为何这些皇帝得以继承大统,其背后的女人万万不可忽略 。

独孤振(历史上名声极好的皇后都有谁)

2. 为什么李元吉三箭没射死李世民?

且看那李元吉,连发三箭,不曾想箭箭落空,未曾伤得秦王分毫,但瞧这李世民,弯腰搭弓,一箭正中李建成后心。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唐朝初期的一场权力争夺事件,秦王李世民先后击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而在该起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十分耐人寻味,就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李元吉三箭不中李世民,但李世民却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要知道,李元吉可是有“神射手”的称号,但为何在这紧要关头,表现得如此差强人意呢?而李世民又是如何能做到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慌不择路易出错,有备而来则成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太极宫北宫门。

一群严阵以待的羽林军,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此时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路口,等待目标人物出现。

突然,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声,这意味着,他们等的人就要出现了。

有几个站在第一排的羽林军,握着剑的手上,指关节已经发白,并伴随着轻微的颤抖,额头上,布满了黄豆大的汗珠。

他们真的是太紧张了。

一大早,这些羽林军就接到了紧急命令,快速赶往玄武门集结,有人询问去那里执行什么任务时,领头的军官冷哼一声,低沉的说了两个字,杀人。

这个命令,让羽林军将士们不明就里,玄武门是王公大臣上朝的必经之路,在那里杀人,又会是杀谁呢?

不过很快,他们知道了答案。

原来,这些隶属于秦王府的羽林军,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玄武门截杀当朝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

这就是士兵们紧张的原因,毕竟杀这两个人意味着什么,他们十分清楚,而他们也明白,今天将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是升官发财或者被诛灭九族,就看今日成败。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更为紧张,那就是今天的主角,秦王李世民。

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很早就开始替父亲分忧解难,尤其在前几年,他亲自带兵四方征战,先后击败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强大的对手,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不知从何时起,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就开始看他十分不顺眼,多次在父亲李渊面前讲一些对李世民不利的话,这就让李世民的日子很不好过。

到了后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曾经有一次,李世民受大哥李建成邀请,前往东宫赴宴,谁知道喝的竟是毒酒,也幸亏李世民命不该绝,中毒后被李神通背了回去,才捡回一条小命。

再不想辙,早晚都要死在李建成的手里,不管了,先下手为强。

经过精心筹划,李世民决定趁李建成入宫这个机会,在玄武门下手,将其一举击杀,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

一切布置停当,就等李建成到来。

李建成今天入宫,是因为父亲李渊要召见他,在动身之前,他从张婕妤那里,已经得知,就在前一天,李世民在李渊面前,揭发他勾结后宫,为此,李渊十分生气,今天召见他,就是要询问此事。

因此,对于是否进宫,李建成和李元吉意见并不一致,李元吉认为这就是李世民的诡计,应当加以防范,而李建成则觉得,李世民没这个胆子,此时更应该如往常一样进宫,以免父亲怀疑。

最终,兄弟二人骑着马,朝太极宫缓缓走去,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走到临近玄武门的如意湖时,李元吉察觉到有些不对劲,往日熟悉的羽林军,今天一个也没看到,反而是一些生面孔,并且,这些羽林军,似乎有意无意的,在盯着自己。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电光火石之间,李元吉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跑。

于是,他赶忙示意李建成,调转马头,准备往东宫方向奔去,只要离开这里,那就安全了,等回去后,召集兵马,一定要宰了李世民。

而就在李元吉调转马头的一瞬间,李世民赶到了。

他远远地就看到,李元吉越走越慢,心中就明白了李元吉发现了问题,没等他想好如何应对,就又看到李元吉和李建成开始调转马头,这要是让他们跑了,自己可就遭殃了。

来不及多想,李世民策马扬鞭,奋力追了过去,边追还边喊,很快,就到了李元吉二人的身后。

听到背后的马蹄声,李元吉就知道李世民已经到了,心中不由得大为焦急,同时又极为愤恨,于是,转过身体,从身后抽出硬弓,这就要射杀李世民。

不曾想,李元吉连射了三箭,没有一箭射中,而李世民躲过后,弯腰搭弓,瞄准不远处的李建成,只一箭,就不偏不倚的射中他的后心。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感到奇怪,李元吉这射箭水平也太水了吧?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曾经号称“神射手”的水平去哪里了呢?

更奇怪的是,李世民那一刻似乎战神附体,箭术十分了得,在混乱中居然一箭射中目标,当场将李建成击杀。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李元吉水,他射不中,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李世民是有备而来,而李元吉则是被动应战

前文讲过,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其目的就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因此,在李世民的计划中,各种意外情况,想必他都经过无数次的演练,肯定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行动的,所以,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调转马头,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而李世民能第一个出现,就是他已经预判到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一直就时刻警惕着,当他看到李元吉准备逃走,马上就能做出反应。

但反观李元吉,就显得十分仓促了,虽说他发现了有些不对劲,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毕竟还是慢了一步。

同时,调转马头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才会让李世民追到身后,即使是他搭弓射箭,也是在仓促之下做出了动作,没有准头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李世民则完全不同,有备而来的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谁,因此,他才能气定神闲地进行瞄准,射箭,击中李建成。

其次,前方情况不明,让李元吉乱中出错

李元吉很聪明,没有走到玄武门,就发现了不对劲,也迅速做出了逃跑的动作。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李元吉为何要逃跑?

实际上,李元吉逃跑,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前方情况不明。

他只知道不对劲,但并不知道前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更不知道尉迟恭带着大批的羽林军正躲在暗处,但是他知道前面十分危险。

因此,他才会第一时间选择逃命,而在逃命的同时,听到李世民的声音,就让他十分慌乱。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李世民究竟带了多少人,即便是他也算能征善战,但若是在重兵包围下,估计也是插翅难飞。

所以,他才会显得十分慌乱,这种情况下拉弓射箭,也就不可能会如平常一样,尤其还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射了三箭。

据部分史料记载,当时李元吉连弓弦都没拉满,这样射出去的箭,能击中李世民才怪。

还有,李元吉是反身射击,而李世民则是正面射击

史料中明确记载,李世民是在李元吉的身后叫他,这也就说明,当时李元吉是背对着李世民,因此,他若是搭弓射箭,第一个动作,就是必须得把身体转过来。

反着身体拉弓,对于李元吉不算难事,但是,精准度就会大打折扣。

并且,当时李元吉是骑在马上,马还是在运动之中,换而言之,李元吉不仅要反身射箭,并且还是移动攻击,这就更加大了射击难度。

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是从李建成二人的身后赶过来的,目标就在眼前,他不需要太多的其他动作,只需要搭弓射箭就可以,并且,他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瞄准,所以,能一箭击中李建成,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最后,就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人武力值的区别

李元吉在很多资料中,都被描绘成一个武力不俗的形象,但他真实的武力值,只能说是达到正常水准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李元吉的经历来看,唯一一处体现他个人武力值的,还是打输的。

李元吉善使槊(类似于红缨枪),而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也善于使用这种兵器,因此,李元吉就十分不服气,找了个机会,就和尉迟敬德进行比试。

先是比试躲避槊的攻击,李元吉努力半天,都没能刺中尉迟敬德,接着比夺槊,李元吉在马上,被尉迟敬德接连徒手夺走了三次。

通过这场比试,就能十分直观地看出来李元吉的武力值并不是太高,而他那个“神射手”的称号,也就自然会有一定的水分。

但李世民相对就要比李元吉要强上不少,大唐开国初期的几场重要战役,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亲自带兵打的,这几场战役下来,怎么着也要练出点本领。

哪怕是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水平相当,但前文所提到的几种因素显然对李世民有利,两者相加,几种因素一综合,李元吉就射不中,而李世民则能正中目标。

结语: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箭就能击中李建成,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两人一个是有备而来,一个是仓促应对,一个是气定神闲,一个是忙中出错,还有就是射击角度导致精准度不同,以及两人武力值高低有区别等,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3. 朱温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温,唐帝国的终结者,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有名,当然是臭得不能再臭的名声,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猪瘟”,一块得了瘟疫的猪肉,能不臭吗?

朱温性情凶残冷血、荒淫无道、滥杀无辜、简直就是禽兽不如的人渣!朱温年轻的时候投奔反唐的黄巢的起义军,朱温对打败的唐军毫不留情,从来不留活口,俘虏全部杀掉。他还独创了一种军法叫“跋对斩”,制定一旦主帅被击败,剩下来的士兵们都会全部被斩杀,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专门在士兵脸上刺字,看你怎么逃,朱温为了自己的功劳不顾士兵的死亡,真是毫无人性啊!后来黄巢不行了,朱温马上跪投唐军,转过身来对曾经的上司黄巢穷追猛打,逼得黄巢最后兵败自杀。朱温用无数士兵的血堆高了他的官位,唐僖宗赐名朱温为朱全忠,任职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不久升任汴州刺史、富武军节度使,加封梁王。朱温这样反复无常小人大家是看不起的,可朱温无所谓,只要自己活的好哪管别人死活!朱温位高权重时更加的肆无忌惮冷酷残暴,看部下哪个不顺眼就杀掉哪个,对待自己的敌人就是杀,一个不留,朱温靠着杀戮渐渐成了最强的军阀!

势力越发膨胀的朱温又想造唐朝的反,他将唐昭宗囚禁到洛阳,后来杀掉昭宗,以昭宗之子李柷为傀儡皇帝,史称唐哀帝。四年后,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自称皇帝,建立梁朝,当然哀帝和所有李唐皇族都被朱温杀掉了!做了皇帝后的朱温更是荒淫无道,朱温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有两种女人朕不淫,生我者不淫,我生者不淫。”,朱温也是这样做的,自己后宫佳丽三千不够,看上哪个大臣的妻女,马上抓过来奸污了,后来朱温连自己的儿媳妇也不放过,把所有的儿媳妇全部奸污了,真是禽兽不如啊!他还扬言,哪个儿子的媳妇服侍他舒服了,他就把皇位传给这个儿子。他几个儿子一听更是奇葩,劝说自己的老婆更加卖力服侍朱温,真是有什么样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啊。朱温最喜欢养子朱友文的媳妇,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朱温次子朱友珪得知朱温打算传位养子朱友文,于是发动政变,带兵攻入皇宫,最后朱温被亲生儿子干掉,后梁开始陷入兄弟相残之中,后梁只存在了10年就被李存勖给灭了,朱温终结了李氏唐朝,最后自己的王朝也是被李氏给灭了,真是报应不爽啊!朱温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人,伟大的毛主席对朱温有过这样一句评语“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在动荡的乱世,在四周都是强敌的情况下还能做到皇帝,可见朱温也是一个狠人啊!

4. 海竿筏竿矶钓竿路亚竿的用途和区别是什么?

关于海竿、筏竿、矶钓竿、路亚竿的用途和区别?我觉得从这些竿子分类,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竿子,这些竿子该怎么选合适自己的,然后是买回来之后,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你会更贴切直观的理解它们之间的用途和区别。

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你就理解了

什么情况下会需要用到海竿、筏竿、矶钓竿、路亚竿?怎么样挑选这些竿子?使用的时候应该分别注意什么?海竿、筏竿、矶钓竿、路亚竿不同场景的使用

做为一个钓鱼人,即使你没有使用过或者只是听说过这些竿子,其实它的用法你和大部分人都是多多少少见过,你按照我的场景描述,仔细回忆你就知道这些竿子的基本用途和区别。

场景一:你见过你身边湖边、江边、水库等大水面的钓点。1.这些附近没有手竿下杆的位置,2.岸边附近都是很浅的水域,手竿基本施展不开,3.比较好的钓点和你要钓的深度距离岸边有些距离,4.你想会一会大水域里面的大家伙,不想钓岸边浅水的小餐条。 你会看到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排一排鱼竿在哪里,然后每个上面夹着铃铛或者装有报警器,有个人坐在这一排竿子的后面,等待着信号的响起,有时候一根线钓上来的是3-4个鲫鱼,个头还很大,有时候钓上来的几个翘嘴,有时候直接被大鱼拉的鱼竿底部的线杯上的线飞快的跑出,一般这种溜鱼的感觉超爽,有那种牵着长长的绳子溜鱼的感觉。

总结:大面积水域,手竿无用武之地的时候,不甘心只钓近水的小餐条,你想尝试一些牵绳溜鱼的感觉,钓取大物,你可以考虑海竿。

场景二:你身边总是有一些湖、河。湖边总有一座桥,桥上总是靠着鱼竿,河边总是有很多钓船,船上总摆着些许短小的鱼竿,桥边的那些人总是靠在桥边的柱子上盯着细小的竿梢,看着竿梢的细微变化。钓船上总是坐着整齐的一排人,钓竿旁边泡着一壶茶,慢慢悠悠的等待鱼儿咬钩的信号,扯动那细小灵敏的竿梢。

总结:如果你身边有这些资源,如果你想懒洋洋的钓鱼,边钓鱼边享受蓝天白云,钓场眼前的美丽风景,想不过多的耗费精力去抛竿收杆,可以考虑筏竿。

场景三:如果你生活在海边,或者你喜欢看那种海钓的节目或者短视频,你就知道矶钓竿的用途和其他的区别,我所知晓的矶钓竿,都是很贵的,都是很粗大的竿子,你还得有足够的力气可以操作它,海中博大物,它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海钓的不二之选,矶钓竿,如果你生活中海边,能出海,那么这个竿子那是必备的。

场景四:一盒子的假饵,红红绿绿的小假,小假虾,小青蛙,亮片等等,你说到这个你就知道了这种竿子的用途和区别了,路亚竿玩的就是路亚钓法,通俗来讲就是不停的将挂耳的一端不停的抛出,来回摆动,用假饵模仿水中的小生物动作或者声音吸引鱼儿咬 钩。基本上钓的都是肉食性的鱼类,像常见的黑鱼、翘嘴、鳜鱼、鲈鱼等淡水鱼。

总结:玩路亚竿的就好比一个带刀的剑客,有没有这种感觉,腰间挂着一个小包,手里拿着一根长竿,哈哈哈,路亚钓鱼给人的感觉就是潇洒,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需要携带,而且干净,手上干净,身上干净。

怎么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你身边的资源有哪些,你总喜欢去哪些钓点,如果都是一些开阔的大水面,比如身边湖多,河多等等,喜欢放长线钓大鱼,可以选择海竿。你喜欢什么样的钓鱼方式,安安静静的钓鱼,放个躺椅,泡壶茶,可以躺在桥边或者同朋友一起坐在慢慢晃荡的船上,或者想去养殖箱钓各种大个体的鱼,垂钓的过程中,可以放松眼睛,环顾四周的风景,只需留着耳朵来聆听鱼儿咬钩的信号就可以了。还是走上高级钓鱼的路,海钓,与大海融为一体,与大海互相抗衡的感觉。做独孤剑客,随着携带一根竿,扫荡周边最凶猛的鱼类,与它们搏斗,不停的战斗中获得快感。对于初学者来讲,一般路亚和矶钓竿是很贵的,而且操作上比较困难,最常见的就是炸线和不知道怎么选择钓位,和不同的鱼类适合什么样的饵料,海竿和筏竿一般来讲比较常规,价格也是比较亲民,操作上也是比较容易,市面上也有海竿和筏竿一竿两用的产品,我就有一根,初学者必备,一百多,用过还是很不错的,大家可以自行淘宝上搜一下。

用海竿和筏竿二合一的竿子钓的鲶鱼

用这些竿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安全问题:很要重要一点注意自身安全,一般来讲这四款竿子要么是钩多,要么是钩大且锋利,大家在抛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争取的抛投姿势,还要注意身边有人没,不然容易直接挂到人,我觉得这个是4款钓竿的共性问题,安全问题。

海竿和筏竿:1.一般时常发生的问题就是忘记打开线杯,急于抛竿,结果导致直接主线直接掉在跟前,没有抛出。2.线杯不要把曳力拧得过紧,如果拧的太紧,一旦中了大鱼后,大鱼如果瞬间发力,然后曳力没有即使调节,鱼线可能会被拉断或者鱼竿被拉走。3.不要在有障碍物的附近溜鱼,很容易被挂到导致线断和跑鱼。路亚:1.路亚竿的材质一般是玻璃纤维、碳素等、不要让它暴晒或者长时间上面有水不擦干。2.基本的路亚抛发的手法需要不断的练习,和不同的鱼情要学会换饵。矶钓竿了解的不是很多,就不做补充。最后总结

我是夏小渔儿,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钓鱼人。

4种鱼竿,我觉得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各自钓鱼的场景,根据你附近的钓点资源,你想玩的钓法,想钓鱼的个体,想用什么心情做钓,想不花费更多的钱,自己现有的钓鱼知识,选自一款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5. 隋炀帝杨广一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隋炀帝是一个被掩盖、被恶名化的皇帝,他的一生,那当然是功大于过。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开皇二十年夏,以杨广为行军元帅,督率杨素等人抗击西突厥达头可汗,西突厥大败。这时三十二岁,出将入相。太子杨勇任性,将蜀人所做的精美铠甲再加装饰,文帝很不高兴。太子妃元氏无宠,遇心疾而死,疑有他故,派人伺察太子过恶。结果太子与其他妃子生了四个儿子。杨广则宁可把其他妃子所生的孩子弄死。杨广假意说,太子有意加害于他。独孤后说:“我在尚尔,我死后当鱼肉汝乎?”又广结内外大臣,结果太史令袁充也说:“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

隋炀帝当上皇帝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送到洛阳。在洛阳建造西苑,周长二百里,苑内造人工海,周长十余里。海中造三神山,高出水面百余尽。造十六院,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翦彩绫为花叶,满缀树上,色坏更换,常象春天。隋炀帝所到之处,池沼里的冰赶快去掉,布上彩绫翦的荷花菱角,十六院都想尽办法招来隋炀帝。他喜欢月夜里带着骑马的宫女数千人,马上演奏着《清夜游曲》闲逛。

隋炀帝拒谏。他对大臣说:“我生性不喜人谏。如果已是达官,还想进谏以求名,我更不能饶他。如果是卑贱士人,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的日子。”自负才高八斗,对侍臣说:“人家说我继承先帝遗业,其实我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该做皇帝。”

《隋书记载》,炀帝即位,多所改革。(大业)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上下阶,罢诸总管,废三师特进官,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并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以为五省。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并都水监总为五监。

即如我们所熟知的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也是由隋炀帝所创立。中国著名的大运河,也由隋炀帝所首创。

6. 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谁?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洪秀全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科举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状元辈出的时代,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单说那相似于古时状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层出不穷,可能数也数不清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一个镇 状元镇:辖 渔业大队、状元、龙腾、龙泽4个居委会;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西台、石坦、甘岙、三郎桥、大岙溪、响动岩10个村委会。

7. 北齐十大名将排行榜?

窦泰、高敖曹、慕容绍宗、彭乐、高岳、高长恭、斛律光、库狄干、刘贵、段韶

十、窦泰——威慑百僚

窦泰字宁世,山西寿阳人。神武帝高欢妹夫。生而奇异,善骑射,有勇略。虽以亲见待,而功名自建。迁侍中、京畿大都督,领御史中尉,以勋戚居台,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惮,内外肃然。

从高欢西征西魏,突入潼关,为宇文泰袭击,全军覆没,自杀殉国,时年三十八,追赠太师、太尉、大司马,谥号武贞。

九、刘贵——严断济务

刘贵字贵珍,陕西华阴人。刚格有气断,值神武帝高欢建义起兵,弃暗投明,预定策勋,义深匡赞。官至御史中尉,凡所经历,莫不肆其威酷。然以严断济务,有益机速。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故能见赏于时。虽非佐命元功,而与高欢有布衣之旧,是以特见亲重。兴和元年去世,追赠太保、太尉,谥号忠武。

八、彭乐——勇冠当时

彭乐字子兴,宁夏固原人。骁勇善骑射,每战先登陷敌,临阵忘身。邙山之战,率数千精骑深入敌军大营,擒获西魏五王、将佐四十八人。乘势追击,几殪西魏宇文泰,使其漏刃破胆。勇冠当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陈留王。为文宣帝高洋猜忌,被人告发谋反,坐罪伏诛。

七、库狄干——功高威重

库狄干山西右玉人。梗直少言,有武艺。从神武帝高欢信都起兵,破四胡于韩陵。以功封广平郡公。历官太保、太师、太宰、太傅,封章武郡王。虽不闲吏事,然清约自居,尚神武帝高欢之妹,以亲地见待。自预勤王,常统大众,威望之重,为众将所伏,而最为严猛。去世之后,追赠太宰,谥号景烈。

六、高岳——功高位重

高岳字洪略,河北景县人。少孤贫,长而敦直,深沉有器量。韩陵之战,于中军挫败之际,横冲贼阵,大放敌军,致其溃败,以功拜车骑将军。寒山、涡水之役,与慕容绍宗大破侯景。东征西讨,降王思政、摛陆法和,并著功绩,威名弥重。尝辟时贤为幕僚,论者以为美。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然性华侈,尤悦酒色。因高归彦谗构,为文宣帝高洋赐死,时年四十四,追赠太宰、太尉,谥号昭武。

五、高长恭——见忌于时

高肃字长恭,河北景县人。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有胆勇,武艺英姿,才堪御侮。数从征伐,征柏谷、略定阳,所至克捷。邙山之战,头戴面具,率五百骑摧锋陷阵,解金墉之围,威名大振。官至尚书令、大司马,封兰陵王,功高位重,恐以勋名威武见忌,托疾在家,为后主高纬猜忌,遣使赐鸠,身既颠陨,国亦倾覆。追赠太保,谥号忠武。

四、段韶——出将入相

段韶字孝先,甘肃武威人。少工骑射,有将帅之才。因姻戚之亲,为神武帝高欢倚为心腹,临终付于托孤之重。用兵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心。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高望重,出将入相。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以猜忌之朝,历辅七君,以功名终。追赠大将军、相国、平原王,谥号忠武。

三、高敖曹——再世霸王

高昂字敖曹,河北景县人。幼有壮气,长而俶傥。姿体雄异,胆力过人,马槊绝世,时人比之西楚霸王项羽。韩陵之战,被甲横戈,气盖万夫摧锋突进,风飞电击,所向披靡。以封拜司徒、骠骑大将军,封武城县侯。河阳之战,恃勇轻敌,为西魏宇文泰击败,全军覆没,单骑突围,遇害河阳,时年三十七,追赠大司马、太尉、太师、永昌王,谥号忠武。

二、慕容绍宗——运穷数奇

慕容绍宗辽宁义县人,前燕名将慕容恪后胄。容貌恢毅,少言语,深沉有胆略。兵机武略,在世见推。尔朱败亡,归附神武帝高欢,仍加恩礼,参预军谋兵机。寒山、涡水之战,破侯景、擒萧渊明,势若摧枯,一时将帅皆有所未及。围攻颍川,乘舟窥探城池,运穷数奇,大风将船刮至城下,守军乱箭齐射,自知不免,投水殒身,时年四十九。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延嗟伤,追赠尚书令、太尉,谥号景惠。

一、斛律光——功高震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斛律光字明月,山西朔州人。相国斛律金长子。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号落雕都督。自结发从军,战术兵权,暗同韬略;临敌制胜,变化无方。一生戎马,战则前无完阵,攻则罕有全城。未尝失律,声振关右,威加边鄙。官至大将军、太尉、太傅,袭封咸阳郡王。功高一世,威震人主。为人少言刚急,严以御下,治兵督众,唯用威刑。而倿臣谗构于内,邻敌反间以外,终至为后主高纬屠灭于宫中,时年五十八。罪既不彰,一旦身诛族戮,朝野痛惜。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45)
浙江湖州织里镇(湖州织里卖服装面料怎么样
上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金悦(平安盛世金悦靠谱吗)
下一篇 2023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 罗贤哲(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间谍﹖)

    秦朝末年刘邦在攻取齐国时,派出辩士郦食其前往游说,劝齐王投降,韩信在齐王投降之际却加紧攻齐。最后郦食其遭烹杀,这是死间。...

    2023年11月10日
  • 求伯君(求伯君现状)

    1996年公司进入低谷,几百人的公司走的只有十几个,工资都要发不出来,雷军也要走,但求伯君卖掉了张老板给他的别墅,重振旗鼓开发WPS97。...

    2023年11月13日
  • 毕竟的意思(有时总感觉心里空空的一直没状态)

    如果心里一直有空空的感觉,这会影响你的心理状态,日久也会损耗你的精神,但是,您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说明您已经开始慢慢摆脱这种心理状态了。...

    2023年11月19日
  • 春天的儿歌(儿歌春天绕口令)

    2、春天来啦——春天-来啦,雪花-化啦,雪声-响啦,小河-流啦,柳树-青啦,小草-绿啦,山雀-叫啦,春天-来啦。...

    2023年11月20日
  • 连山易(连山易是谁创立的)

    据《周礼》记载,《连山》相传为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成书于夏朝。《连山》和《周易》、《归藏》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

    2023年11月20日
  • 左眼跳财(古人的根据是什么)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科专家指出,这一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眼皮跳动,实际上是反映眼部健康的一个报警器‼️引起眼皮跳动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用眼过度,另一类是疾病导致的‼️眼皮跳又叫眼睑痉挛,分为上眼皮跳和下眼皮跳‼️跳动多出现在上眼...

    2023年11月22日
  • 雅库(东帝汶在地图上的位置)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英语:DemocraticRepublicofTimor-Leste),简称东帝汶,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

    2023年11月23日
  • 趾高气扬(趾高气扬和语重心长的意思)

    【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傲视别人。得意忘形的样子。...

    2023年11月26日
  • 八大菜系排名(惠州十大名菜)

    惠州十大江湖菜分别是惠州宾馆的“东江盐焗鸡”,烧鹅仔集团的“烧1982”,沥林镇顺意光头佬饭店的“沥林碌鹅”,巽寮印象美食部落的“会跳舞的海胆炒饭”,红花山庄的“东坡肉”,天悦大酒店的“牛转乾坤”,惠东县巽寮巽湾酒家的“巽湾鱼丸鱼饼”,永记食...

    2023年11月29日
  • 廖百威(谁知道广东珠江台九十年代放的河畔人家的片头片尾歌曲叫什么)

    片尾曲《爱的背后》,歌手:廖百威是90年代初广东电视剧《河畔人家》插曲,90年代初的广东乐坛深受香港粤语歌曲的影响,这首歌里很明显有当时香港流行歌曲的因素。...

    2023年12月01日
返回顶部